第二节 课程组织
高频考点提要
1.课程目标;2.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3.课程评价;4.课程开发。
高频考点速记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一)课程计划
1.课程计划的概念
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计划的组成
课程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课程设置就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培养目标和修业年限来确定学校的学科和课程。这是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
(二)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的概念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的结构
第一部分是前言;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
(三)教材
1.教材的概念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2.教材的编写
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与直线式编写两种基本方式。
三、课程评价
(一)课程评价的涵义
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
(二)课程评价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首先由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泰勒提出。这一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由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文提出。该评价模式是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而提出来的。该模式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3.CIPP评价模式
CIPP是指背景评价(Content evai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i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i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 evaiuation)这几种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略语。
4.CSE评价模式
CSE即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评价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udy of Evaiuation)的简称。该模式包括下面四个步骤:
第一,需要评定。
第二,方案计划。
第三,形成性评价。
第四,总结性评价。
四、课程开发
(一)课程开发的概念
课程开发是指通过社会和学习者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二)课程开发的模式
1.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
2.过程模式
斯腾豪斯在1975年出版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中,对目标模式的课程理论进行了分析批判,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过程模式的课程理论。
3.情境模式
情境模式被视为既能包含目标模式,又能包含过程模式的综合化课程开发模式,是一种灵活的、适应性较强的课程开发模式。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顿提出的“文化分析”理论。
本文标签:广东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热门考点2.2课程组织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jszgz.gd.cn/)
《广东教师资格证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