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师资格证网 | 网站为考生提供广东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中国教育考试网为准。
| |
微信订阅

广东教师资格证网
微信公众号

广东教师资格证网在线咨询电话
【考试工具】 NTCE报名入口 成绩查询入口 准考证打印入口 认定注册入口 普通话报名入口 合格成绩查询入口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卷

整理编辑: 广东教师资格证网

发布时间:2020-03-26 15:20:32

阅读量:0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卷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

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片段),完成第16题。

师:同学们我们在上课之前一起来看一组照片,大家说说你们的感受?

(大家畅所欲言)

师:雪小禅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早早晚晚你会和一个人、一种物质相遇。遇见是一个美好的词,是一件欢喜的事。就像贾宝玉遇见林黛玉;就像陶渊明遇到了他的菊;就像席慕蓉在转角处遇到一棵开花的树;就像陆蠡在上世纪30年代的北平遇到了他的绿;就像现在,在这个明媚温暖的午后,我在这里遇到了青春正好的你们。很高兴认识你——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师:本节课,我们将一同走近陆蠡的文字《囚绿记》,让我们在文字中和陆蠡相遇。看一看陆蠡到底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关于遇见的故事。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课题叫《囚绿记》,那么对这个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师板书“囚绿”)

生1:这个标题,我感觉应该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师:把绿色囚禁起来,绿是形容词,囚呢是动词,那形容词……

生1:绿色的植物。

师:嗯,绿色的植物。小伙子他说把这个绿色的植物囚禁起来。我们之前啊都看这个课文了,刚才同学课前又稍读了一点,那么我们知不知道,这里的绿具体指的是什么样的一种植物呢?

生(齐答):常春藤。

师:那么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说把这个常春藤“囚禁”起来或者叫“囚系”起来。“囚”呢就是把人困在一个围栏里,让你不自由,这里囚的对象是一个——(师生齐说)常春藤。

那么老师想问大家,陆蠡为什么要囚禁常春藤呢?

生2:我觉得因为他喜欢常春藤,产生了一个自私的念头想把它囚系起来。

师:原文中在哪里有类似的语句?

生2:第8自然段第1句。

师:请你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2:“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师: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文章的第8段的第1句话。这个自私的念头是什么呢?

生齐答:想把它囚禁起来。

师:嗯,想把它囚禁起来。这个男孩子找的这句话特别好。在这句话之前有没有囚禁绿?

生(齐答):有。

师:(加重语气)在这句话之前,大家看,有么?

生(齐答):没有。

师:在这句话之前,作者说的是什么呢?

生(齐答):说是他喜欢绿。

师:在这句话之前,他是喜欢这个绿色的常春藤。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喜爱”,爱这个绿(师板书。)

(1)请说明教师在课堂伊始导入的优点。(10分)

(2)请评价该教师在授课中的主要优点。(10分)

16.【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首先,采用图片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熟知的虐猫图片,是导入更富有趣味性,从而达到快速集中学生学习注意,积极投入学习的目的。

其次,巧设悬疑,在课堂伊始,提出大多数学生看来与本文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的典型问题,并能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引起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

再次,这样的导入形式具有启发性,是学生思维活跃,进入到课堂气氛中,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最后,用生动的语言刻画了植物于作者的关系,借助同学们学习过的课文内容进行描述,有利于学生们感受到蕴含其中的眷恋之情。

(2)①老师充分注重学习主体的需要和阅读感受,教师只拟“教学流程”制定相应教学问题,问题的答案学生思考后回答,而不是教师在教案中就规定的答案回答。

(2)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将关键的语言文字放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品味、鉴赏,感悟,体现了学生具个性色彩的;

(3)体现了自主、探究教学方法,老师采用启发谈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而不是传统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而是重视探究的学习方法,同时老师还重视对教学的组织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完成第17~18题。

家庭教育,决定人生

①“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对儿子每天的生活有严格规定,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的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练字。因此,曾家尽管是侯门大族,却未见纨侉子弟,儿孙满门俊秀,个个成才。这不能不说与曾国藩重视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②家庭教育,关乎孩子的未来。中央电视台“法制在线”节目曾在北京某少管所做了一次调查,发现85%的少年犯都与他们所受的不良家庭教育有关。其中有一位因喝酒斗欧而被拘留的少年犯告诉记者,他父母亲离异后,父亲把他带在身边,而父亲喝酒、吸烟成性,久而久之,他便学会了吸烟、喝酒,什么事都做。一位教育家说:“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如同农民种庄稼,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为了防止这样的事件不再发生。希望家长们撒下的是美丽、善良、友爱的种子,让美丽、善良、友爱的花开满孩子的心田。

③家庭教育,父母要以身作则。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孩子溜到果园去偷梨,被守园的管理员看见了,管理员跑了过来,对着树上的孩子喊道:“快下来,再不下来我可要告诉你爸爸了。”孩子笑嘻嘻地说:“您告诉他也没用。”管理员说:“怎么会没用?你爸爸会打烂你的屁股。”孩子听后笑得更厉害了,他用手指了一下前方,原来在不远的一棵树上,他爸爸也在偷梨。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④家庭教育,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从未暗示过孩子一定要成为他理想中的样子,而是让孩子有足够的选择权利去走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他有两个儿子,长子曾在日本大学工学系化学专业就读,但因喜欢有关it领域的工作而中途退学,最后从事计算机图表的设计工作。次子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就读,毕业后进入苹果公司,负责制作合同文本。大前研一的两个儿子谈到父亲时,常常感激大前研一给予了他们选择的权利,使他们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给孩子多些理解和尊重。

⑤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孩子未来的手。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7.从①②找出两个错别字,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8分)

17.【答案】

错别字:①“纨侉子弟”改为“纨绔子弟”;②“斗欧”改为“斗殴”。

病句:②为了防止这样的事件不再发生。改为:为了防止这样的事件再发生。

18.指出该作文的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2分)

18.【参考答案】

1、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本文采用了供材料议论文的标准结构形式,即“引——议——联——结”。开篇引用材料提出论题,中间围绕三个分论点:“家庭教育,关乎孩子的未来”“家庭教育,父母要以身作则”“家庭教育,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联系实际,列举事例进行论证,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综观全篇,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思路清晰,首尾圆融,开阖自如。

2、事例详实,分析透彻。文中引用了曾国藩教子、记者调查、父子偷梨等典型材料,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该生避免了写议论文只知堆砌事例,缺少分析说理的常见毛病,在列举事例之后善于做精彩的议论,反映了作者思维的深度。如在列举了大前研一的事例之后议论到“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给孩子多些理解和尊重”,有了这些深层次的开掘和理性的分析,观点就要比一般人深。。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19-21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课文介绍

该课文选自某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第二单元第五课《苏轼词两首》,另一篇为《定风波》,同单元另外三篇课文为《柳永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宋词,

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这里选的是几位大家的作品,兼顾了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词的句式错落有致,长短悬殊。小令显得轻灵飞动,长调更便于写景、叙事和抒情的交互融合。

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理解和想象,领悟其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要求

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古代诗文的阅读,应知道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师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19.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19.【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以及本词相关的写作背景,理解词意,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合作交流这一过程,学习本文的表达技巧,提高诗词语言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被贬谪时内心的失意,进而深刻地体会并学习词人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设计依据

(1)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满足《语文课程标准(高中)》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地发展奠定基础”,结合单元教学要求、本课的特点及学生情况,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故确立了以上三维教学目标。

(2)根据单元教学要求,该课文选自某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第二单元第五课《苏轼词两首》,提出本单元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等特色,所以教学时要通过朗诵、默读等形式泛读诵读,体会其声律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展开合理的想象,领悟其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设置了这样知识与能力以及过程与方法目标。

(3)根据诗歌内容设计的,诗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词作中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长江的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都给人以豪壮之感。周瑜的英姿与功业无不让人艳羡。因此设立了体会词人被贬谪时内心的失意,进而深刻地体会并学习词人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这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0.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20分)

20.【参考答案】

依据以下目标进行设计:

过程与方法能力:通过反复诵读、合作交流这一过程,学习本文的表达技巧,提高诗词语言的鉴赏能力。

教学设计:

一、文体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大家看一下,这是关于什么场景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赤壁,看看它大文豪苏轼笔下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解决阅读障碍。

2.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以及情感

3.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采用诵读法和师生问答法。

提问:谁能说说自己对苏轼的了解以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明确: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无尽的忧愁都无从述说,于是游历访古。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提问: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景(上阙)——描写赤壁雄伟壮阔之景。

抒怀(下阙)——怀周瑜,抒感慨。

三、深入研读

提问:小组讨论:1.朗诵课文品味关键词句从表达技巧方面鉴赏上阙中词人如何描写赤壁之景?

明确: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2.下阕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周瑜?有何深意?

明确: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3.自己对苏轼的了解,谈谈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理解,这句话体现了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人生如梦”是指人生稍纵即逝,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一樽还酹江月”表明词人虽然在政治上失意,但善于自我解脱,能很快地从惆怅失意中走出来,表达了他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四、拓展延伸

我们和词人一样,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不尽人意之事,学了这首词,对你有哪些启发?

五、课堂小结

诗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词作中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长江的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都给人以豪壮之感。周瑜的英姿与功业无不让人艳羡。

六、板书设计

念奴娇

写景(上阙)——描写赤壁雄伟壮阔之景。

抒怀(下阙)——怀周瑜,抒感慨。

21.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

【研讨与练习】

仔细阅读下列句子,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韵味。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1.【参考答案】

教学活动:

1.学生小组讨论思考课后练习题,体会加点字的韵味和含义,思考后请小组代表总结回答。

2.教师在学生讨论时时,全班走动,对学生不懂或者有疑惑的部分进行解答。

3.同组学生互相交流,并讨论思考的内容。

4.学生推荐代表回答所思考的内容,老师加以点拨和总结。

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明确: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阙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明确: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词中写周瑜戴着青色的头巾,微微摇着扇子,更能显示出他面对曹操八十万雄兵时的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通过“谈笑间”写出了周瑜之儒雅淡定,侧面描写“灰飞烟灭”这个结果来衬托周瑜的指挥艺术高超。

教师总结:

全词借古抒怀,用词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广东教师资格证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上一篇:《教育知识与能力》考题回顾之教育学人物篇

下一篇: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模拟卷

名师辅导

教师资格证全科VIP协议班【小学】

  • 讲师:苏云尚、陈龙等
  • 此科目:216讲
  • 价格 ¥1200

介绍本课程是小学教师资格证全科VIP协议班

特色课程包含小学面试,小学综合素质,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普通话水平测试

课程名称
讲师
课时
价格
查看课程

教师资格证全科VIP班【幼儿】

刘紫怡,柳笛等 209讲 ¥1200 免费试听

教师资格证全科VIP班【高中英语】

李琳琳,柳笛等 221讲 ¥1200 免费试听

教师资格证全科VIP班【初中数学】

刘子沛,晨雨等 240讲 ¥1200 免费试听

教师资格证全科VIP班【初中英语】

李琳琳,刘晓晨等 231讲 ¥1200 免费试听

教师资格证全科VIP班【高中语文】

王瑜,晨雨等 223讲 ¥1200 免费试听

教师资格证全科VIP班【高中美术】

陈龙,酒静优等 239讲 ¥1200 免费试听

教师资格证全科VIP班【高中体育】

王瑜,刘晓晨等 234讲 ¥1200 免费试听

教师资格证全科VIP班【初中体育】

柳笛,孙老师 234讲 ¥1200 免费试听
更多网校课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