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 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
A.实践模式
B.过程模式
C.环境模式
D.目标模式
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体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规律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量力性原则
4、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 )。
A.克鲁普斯卡娅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凯洛夫
5、提出“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6、灵感现象是( )的结果。
A.直觉思维
B.综合思维
C.聚合思维
D.分析思维
7、(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
A.兴趣
B.认知内驱力
C.求知欲
D.成功感
9、劳伦兹提出的发展的关键期的概念,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特点。
A.稳定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0、桑代克的学习三律指的是( )。
A.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B.准备律、练习律、类化律
C.练习律、思考律、迁移律
D.练习律、因果律、近因律
11、优秀班主任首先应立足于增强( )。
A.教学意识
B.育人意识
C.成就意识
D.创新意识
12、教师必须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 )。
A.客观性
B.事实性
C.主观能动性
D.必然性
1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14、在教材组织过程中,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 )。
A.逻辑式
B.螺旋式
C.心理式
D.折衷式
15、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6、人格的( )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A.独特性
B.稳定性
C.整体性
D.功能性
17、在教育调查研究中,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 )。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18、学校中的校风、班风、学风属于( )。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精神文化
C.学校制度文化
D.学校礼仪文化
19、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
A.过渡性
B.闭锁性
C.社会性
D.稳定性
20、 “儿童中心主义”违背了(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21、( )是指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自主开发并在本校实施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A.校本课程
B.综合课程
C.隐形课程
D.地方课程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23、知觉的整体性主要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
24、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5、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
27、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28、简述良好品德的培养方法。
29、什么是课的结构?综合课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他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
高尔顿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1、一位中学教师在谈及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候甚至不打他,他就不听话。”
这位教师的学生说:“我们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一样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
结合德育原则,谈谈教师应如何处理上述材料中的问题。
本文标签:广东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卷二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jszgz.gd.cn/)
《广东教师资格证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