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甚至是无处不在,那么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该怎样把这些无处不在的知识成功的教给学生呢?而且,现在信息技术知识也是相当抽象,不容易说的明白清楚,要想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作一篇信息技术试讲教案是再好不过了,这样既能详细把自己所讲内容罗列下来,又可以解决课上突发情况,所以说,信息技术方面最好作一篇试讲教案。
一、 引入新课 随着计算机在世界上日益普及,个人电脑正逐步由办公设备变为电子消费品。人们要求电脑除了要保留原有的性能之外,还要有时尚的外观、轻便小巧、便于操作等特点,如平板电脑、手持电脑等。今后个人电脑在电脑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使用也将会越来越方便。
二、 新课教学 1.计算机发展情况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人们常按制造计算机所用的主要元器件将计算机分为四代:
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第一代(1946年~1958年):电子管阶段 基本特征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器件,每秒运算速度仅 为几千次,内存容量仅数KB。其数据表示主要是定点数,使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体积庞大,造价昂贵,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工作。其代表机型有IBM 650(小型机)、IBM 709(大型机)。
(2)第二代(1959年~1964年):晶体管阶段 基本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器件,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运算速度达每秒几十万次,内存容量增至几十KB。与此同时,计算机软件技术也有了较大发展,出现了FORTRAN、COBOL、ALGOL等高级语言。与第一代计算机相比,晶体管电子计算机体积小、成本低、功能强、可靠性大大提高。除了科学计算外,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其代表机型有IBM 7094、CDC 7600。
(3)第三代(1965年~1970年):集成电路阶段 基本特征是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器件,随着固体物理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工艺己可以在几平方毫米的单晶硅集成电路片上集成由十几个甚至上百个电子元器件组成的逻辑电路。它的运算速度每秒可达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体积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低,软件越来越完善,在监控程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操作系统。其代表机型有IBM360。
(4)第四代(1971年~现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 基本特征是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器件,20世纪70年代以来,集成电路制作工艺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在硅半导体上可集成更多的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存储器代 替了磁芯存储器,目前,计算机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每秒几百万亿次浮点运算。操作系统不断完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功能更加完善,人们的生活与计算机应用息息相关
上面仅仅是一篇试讲例文,大家在上自己的信息技术课时候,要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来写试讲教案,一定要仔细,越仔细讲的就会越详细,不会漏掉一点教学内容,这样,这节课才真正体现它的价值了。
本文标签:广东教师资格考试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信息技术教师试讲教案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jszgz.gd.cn/)
《广东教师资格证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上一篇: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名词解释
下一篇:对外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